Blogtrottr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神經內分泌腫瘤 胃潰瘍分不清?!核醫檢查有助於診斷
Jun 9th 2014, 01:00

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30歲陳姓上班族,最近頻繁出現反覆性胃潰瘍、腹痛,做了例行檢查及胃鏡後,發現十二指腸部位長了一顆腫瘤,在切除後病理診斷確定患者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由於術後症狀仍持續發作,加上抽血檢測發現腫瘤指數CgA居高不下,因此,主治醫師轉介至林口長庚進一步做了「核醫檢查」後,才發現胰臟旁還有小腫瘤,經再次手術後才解決患者問題。

根據2013年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所發表的全國癌症登記資料分析,台灣的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簡稱NET)疾病發生率,從1996年的每10萬人口之中有0.3人罹病,至2008年的每10萬人口有1.51人,患者人數較過去增加5倍,神經內分泌腫瘤確診人數持續上升,與診斷率及疾病衛教意識提升有關。

神經內分泌腫瘤為罕見的腸胃道疾病,是消化系統中第二常發生的腫瘤,僅次於大腸直腸癌,好發部位包括消化系統(前腸、中腸、後腸及胰臟),其次為肺部,依照臨床症狀有無可分為「功能性」及「非功能性」,腫瘤分泌過量的荷爾蒙會引發功能性症狀,如腹瀉、腹痛、胃酸過多或莫名的低血糖等,而非功能性則沒有臨床症狀,因此,患者確診需要數年時間。

林口長庚醫院核子醫學科陳世欣醫師表示,當患者出現功能性症狀,一般可以前往醫院內科、胃腸內科或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做進一步的檢查。不過,臨床經驗中會遇到患者出現功能性症狀,且發現腫瘤指數CgA數值高,經過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內視鏡等檢查後,仍查不出病因或腫瘤位置,此時,主治醫師可以轉介至核子醫學科進行「神經內分泌腫瘤核醫檢查」。「神經內分泌腫瘤核醫檢查」是透過注射可標定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放射藥物,經過一段時間讓藥物在體內循環再進行攝影,找出一般檢測方法看不到的腫瘤位置,確定腫瘤位置後,再提供病患適當的治療。

陳世欣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第一線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若當腫瘤出現轉移,無法僅藉由手術根治,則會使用全身系統性的治療。依照國外治療經驗,當臨床懷疑有腫瘤復發的可能性,但傳統檢查找不到腫瘤位置;或在藥物治療前,也會選擇做「神經內分泌腫瘤核醫檢查」,有助於臨床醫師監控病情。但陳醫師也提醒民眾,若要進行「神經內分泌腫瘤核醫檢查」,可請主治醫師洽詢「核子醫學科」,並視需要轉介至醫學中心進行檢查,可獲得較適當的治療及照護。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swdekk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